新人律师常常有这样的困惑:拿着合同去跟老板们说这么做会有哪些法律风险,但老板却置之不理。
由于缺乏商业思维,新人律师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误区。其实对企业来说,合同首先是承载交易的商业文件,其次才是法律和管理文件。换句话讲,律师要做的不是避免所有风险,而是在最大可能控制风险前提下促成交易。
这个困惑只是冰山一角,“合同”这件事,难点不止这些。最简单的,拿模板来说。很多律师一遇到文书问题,要么就向别人要模版;要么就百度,其实这是误入歧途的。我们都知道,拟合同和审合同本来就是风险非常大的一项工作,而且合同使用的人、使用方式、使用时间不同都会差异很大。所以法律人经常吐槽当事人冒冒失失地从百度下载通用版本使用,不重视律师的价值,导致风险发生。可实际上,又有多少律师把网上找到的合同范本递到了当事人面前。仔细想想,你要是当事人,与其花费时间金钱去买这种服务,是不是还不如自己下载算了。
还有资深律师总结道,年轻律师的合同经常出现这些问题:不能用。别说提供给当事人了,连合伙人都不知道怎么改,非重写不可;无法看。法律关系错误、逻辑不清晰、表述不正确; 可操作性差。合同中遗漏关键环节,导致实际操作中公司无所适从;逻辑不严谨。合同中没有预判理论与实践中可能发生的交易情形,缺乏对应解决方案;或者数份重要合同之间逻辑关系错误,导致合同无法履行。……短短几条,不知道多少律师中了枪。诚然,“合同”是最经常以及最重要的工作之一,应当是每位律师应当具备的看家本领了。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,尽管读了那么多年书、辛苦司考那么久,律师往往也要实务工作三到五年,才能算得上是合同“熟练工”。
毕竟,想要做好合同,必须要保证逻辑性和严谨性、还得和实务结合起来,了解商业,真正服务到企业,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。那么,你做出来的合同是三年内就能弯道超车,还是五年后也赶不上主流水平?或者更可怕的,明明只是忙于重复性工作,却自以为在正确的方向上进步了呢?